古籍扫描仪与书刊扫描仪让 “镇馆之宝”走向百姓“案头”
 

古籍扫描仪与书刊扫描仪让 “镇馆之宝”走向百姓“案头”

近年来,为更好地向读者展示馆藏、弘扬传统文化,国家图书馆在节假日定时开启位于总馆北区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库房展示门。广大读者可以透过玻璃窗,近距离欣赏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文津阁《四库全书》的书架与书函全貌,了解我国现存最宏大古代丛书的典型排架方式。
  古籍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物质承载者,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战争的洗礼、人为的损害,迄今已经十不存一了。如何让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在经济、科技都大为发展的今天能有效地继续传承下去,并协调好“保存”和“利用”的关系,是我们这一代人迫在眉睫的任务。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并专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详解文津阁《四库全书》保护收藏情况以及古籍开发利用的新动态。
  近距离欣赏文津阁《四库全书》
  大众重识国宝文化价值
  沿着素朴的灰廊一路向前,拾级而下,走进国家图书馆新馆地下一层的稽古厅,“乾隆御笔”首映眼帘,这是一首“题旧五代史八韵”,刻在子部第32、33架的侧板上。书库内,128个书架林立其中,6144个书函整齐有序地摆放在高大的书架上,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分别配有绿、红、蓝、灰四色,令人叹为观止。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写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这部盛世巨帙在修成至今的两百多年间,历经坎坷,最初缮写的七部现仅存三部半。其中,国家图书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是现存最为完整,并且是原架、原函、原书一体存放的唯一一部,共36304册。
  1909年,在筹建京师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前身)时,清政府已决定将文津阁《四库全书》交由京师图书馆收藏,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交接。之后,清朝政权土崩瓦解,民国教育部成立后,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鲁迅,开始着手此项工作。文津阁本1913年从承德启运,经过了六次搬迁,1914年到京后暂存故宫文华殿,1915年由京师图书馆正式接收,馆舍从方家胡同、中海居仁堂到紫竹院公园北侧的白石桥新馆。2008年5月,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为《四库全书》专建两层新库房,面积比先前增加三倍。9月初,全部书函亦搬迁完毕。
  文津阁《四库全书》除了书页上有些许历史沉淀下来的泛黄渍迹外,品相堪称古籍善本中的典范。《四库全书》之前一直封存在专用书库中。尽管如此,书函当中因周遭环境冷暖变化凝结成的水汽还是对古书造成了影响。而随着近代空气质量的下降,原本呈弱碱性的“开化纸”已经有些偏酸性,不利于古书的长期保存。考虑到《四库全书》的文物价值、影响力以及可能产生的文化效应,建新馆之初,为《四库全书》构建一个既能保护文物,又能进行展示的专用场所便成为设计中的重点。对它的保管和利用有着一套严格的规定,如库房展示门开启时间的选取,即综合考量了阳光照射对书架书函的影响及易引起库房温度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恒温恒湿之后,进来的风要经过处理,把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消除掉,比如放活性炭等。同时,国家图书馆拥有十分完备的库房管理责任制度,涉及开封库房,电器管理,火种控制,污染物品控制,温湿度记录,卫生清洁,投药回收,复制前、后整理,修复登记,藏品清点,人员出入,藏品出入,应急办法等各方面。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谈到,“大概十年前戴逸先生来我馆进行讲座,谈到《四库》时我馆拿了一本原本出来展示,他非常激动地表示,他之前从未见过。古籍对外展示的机会很难得。希望公众通过对外展示能够多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典籍,近距离接受古代文化,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能够让大众仍容易接受古代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众参与古籍保护。”
  先保护后利用 古籍修复人才缺乏
  近些年来,国家图书馆无论是文津阁《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还是金陵本《本草纲目》向公众的展出,都受到了各行各业、各年龄层读者的关注。张志清说,“三四年前,我们初办古籍展览时,参观者常问的问题是,古籍到底是什么,宋元本子什么样?而今天,参观者常问的则是刻工、书印、流传状况、版本之间的差异。”然而,目前看来,可以对外展出的古籍仍然屈指可数。排除展览所需较为严苛的外在条件外,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经历天灾人祸、战火烽烟流传下来的典籍,有不少都受到虫鼠、水火等损害。挽救这些濒临毁灭的国宝、科学地修复与保护古籍、最大限度地延长古籍的寿命,以及妥善地利用古籍、发挥其本身的价值、开发这项文化宝库的资源,是各图书馆的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张志清谈到,目前面临最主要困难是古籍修复人才断档。在设计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时候,大家有一个统计,2007年时,修复人员大概不到100人,需要修复和整理的书籍大概有3000多万册。这些书籍里面有近三分之一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当然还有一部分破损情况非常严重。不到100人去修复近千万册的书,显而易见,人才是十分匮乏的。
  专业人士认为,文献古籍的修复需要懂得历史、化学、生物和古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掌握上述知识,则需系统的高等教育,其理想学历的起点乃大专以上。然而,古籍文献修复专业尚未列入高等教育序列,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其模式缺少系统性和稳定性。另外,国外从事古籍修复者以高学历居多,收入居全社会中等偏上,几乎等同大学教授,与之相比国内同行收入的平均水平则确实“微薄”。
  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古籍保护专业人员培养工作不断开展,2007年全国古籍修复人才不到100人,经过5年多的培养,现在已经有700多人,初步缓解了古籍修复人才匮乏的难题,不少高等院校设立了古籍保护修复专业或相关课程,一些古籍保护和修复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加入到古籍保护修复的行列中,古籍保护人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古籍普查、鉴定、数字化和管理方面的人才也培训了5000多人次。

  有些人也质疑,“700多人难道能修几百万册书吗?”我们关注的是人才的长期培养,一个修复师学习了五年时间大概能开始修复,有很多技术要练,你培养一个修复大师必须有二三十年的时间。现在社会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虽然700多人也不多,但700人已经建立一个体系,实现一个良性循环。原来人数不断萎缩,现在不断增加,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古籍保护人才缺乏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培养高素质古籍保护人才队伍仍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北 京方圆慧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圆慧图”)是中国最具规模的集档案数字化设备销售、档案管理系统研发、业务咨询服务、数字化加工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 提供商,总部位于北京。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档案图书数字化和文档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帮助用户获得成功,是中国领先的档案图书数字化方案提供商。


    方圆慧图是档案图书数字化领域最专业的扫描设备提供商。是多款高端扫描设备的中国地区总代理。公司主要经营的数字化扫描设备有全自动书刊扫描仪、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零边距档案专用扫描仪、报纸数字用化专扫描仪、缩微胶片扫描仪、工业探伤胶片扫描仪、医疗胶片扫描仪、高速文件扫描仪等。可以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数字化扫描设备方案。


联系我们
热线咨询:400-616-0007
总机:010-84980609
传真:010-84980689-800
邮箱:srvice@book2net.cn
友情链接
ImprintTerms of U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