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献数字化中非接触式书刊扫描仪建设的必要性
民国文献的储藏数量、质量以国家图书馆馆藏为硕,其次是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地方性公共图书馆。据 2004年底国家图书馆公布的《馆藏纸质文献酸性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报告显示,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中,民国文献的纸张 PH值均低于 4.5,变色程度比例达到 97%,老化破损程度比例达到 96%[2]。其他各地方公共图书馆馆藏的民国文献的老化破损程度也基本与国家图书馆相吻合。可见,我国民国文献面临的现状十分堪忧。
事实上,民国文献的历史价值不在古籍善本之下。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全国图书文化系统对民国文献的重视和经费投入,民国文献的载体已逐渐并迅速地被缩微胶片、光盘等载体所更替。但电子载体的民国文献给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对这些民国文献电子载体进行收集、保管和利用。而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途径:实现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设。
目前,对于大部分图书馆馆藏纸质载体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制作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通过光学字符识别软件OCR汉字识别软件,把民国文献的信息资源内容录入计算机,制成文本等文件类型;
第二种是通过缩微设备与非接触式古籍扫描仪设备将民国文献的信息内容扫入计算机,制成图像型文件资料。更方便利用,查阅。
通过这两种基础性的文献数字化信息的整理、存储、传输,不仅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图书馆现代办公自动化程度,更重要的是适应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建设的大规模应用的时代需要。只有实现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才能冲破民国文献传统载体与电子载体在保护利用方面的种种局限,使民国文献信息资源得到长期保存和保护,使民国文献的整理与开发利用向数字化信息采集、自动化管理、传递平台的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转变,便于人们广泛而深入地进行检索和查询,实现民国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提供给世界上任何有权限访问的网络用户共享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的服务。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还可以增强那些自身馆藏丰富的图书馆的竞争力。
通过数字化建设,民国文献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以网民为主要力量的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同时,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建设还可以满足国家、地方制定政策时对民国文献的借鉴,便于科研单位、学术界对民国文献用于科研的查阅及各类传媒对民国文献的参考。
book2net书刊扫描仪的诞生使得这一问题立即迎刃而解。非接触式扫描,针对一些老旧破的古籍起到很大的保护,镜头至上的设计,生成电子影像的同时还能保证珍贵原件不受损,*如初,适用于古籍部、档案馆、博物馆等行业进行快速有效地捕捉文件图像。
www.book2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