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微技术在民国档案数字化中的应用
 

缩微技术在民国档案数字化中的应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典藏民国时期中央国家机关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卷帙浩繁,是国家档案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馆藏民国档案以纸质载体为主,纸张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在长期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纸张发黄、粘连、起脆、卷曲,严重地破损掉渣、形成档案砖;档案字迹退色、扩散;装订材料锈蚀、装订线拽断,卷脊破损、虫害等等,不适合以原件直接提供利用,大力推进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工程势在必行。

民国档案数字化工程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技术手段与路径?传统的缩微技术占有怎样的地位?这是民国档案数字化工程的重大决策问题,必须进行扎实的技术论证。
馆藏缩微胶片作为对大量珍贵的民国档案文献的保护性再生资源,在档案馆藏利用和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检索和阅读方式落后,整盘缩微胶片的计划控制困难等,所以对馆藏缩微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和利用需求日益突出。尽快建立缩微文献影像数据库,以缩微的全文真迹影像为基础,以全宗、卷号、标题、日期等索引为辅助手段的民国文献影像检索和游览系统,是解决馆藏民国档案文献资料保管利用的*佳途经。
缩微品是迄今为止被国内外档案部门公认的对纸质档案唯一合法的复制载体,也是*佳的存贮备份方法。缩微有3个长处,是任何其它信息处理技术不好相比的。这就是:它是原样的缩小,对阅读设备要求不那么苛刻;它已有150年的历史(国际上),国内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因此它的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国际、国内都有统一标准;它保存时间长,这已有100年以上的实际经验。缩微品一次拍摄完成,记载的信息真实、完全,任何技术手段都不能更改。缩微品体积小、密度大、完整性好,容灾备份的特点也非常突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与汶川相距仅30公里的国家重点高新骨干企业“东方汽轮机厂”在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之后,第一时间抢救出了保存完好的载有企业产品图样的万余张缩微平片、缩微胶卷和开窗卡,正是这些完整性好、占用空间少、图像清晰的缩微品准确地提供了每个产品图样的信息,使倍受党和国家领导关心的东方汽轮机厂在*短的时间就恢复了生产。因此,在汹涌的数字技术面前,缩微技术不仅没有丧失其应有的本色,相反更能彰显出应有的优势。
缩微胶片扫描就是继缩微文献保存、管理、传输、检索、利用等环节后又新介入的数字影像技术(数字影像),利用光电转换原理,通过光学元件或缩微胶片的移动,使缩微胶片上所载有的影像信息与扫描仪内部的感光元器件CCD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捕获缩微胶片上的信息,经过信号转换形成电子图像,使得传统缩微摄影技术(模拟影像)渐渐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馆藏档案数字化方式以缩微品作为数字影像转换的中间介质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每人每天至少可拍摄一盘缩微胶片约2700画幅,扫描四盘缩微胶片约10800个画幅,且缩微复制的成本较过去已大大地降低。2002年二史馆购进了第一台美能达缩微胶片扫描仪,从当年12月份开始了馆藏财政部档案缩微胶片向数字图像转换的试运行工作,开始利用MS7000胶片扫描仪,将缩微复制的财政部部分档案计420盘16毫米缩微胶片扫入电脑中,并以一盘缩微胶片对应一张光盘的方式刻制成光盘。几年来,已转换扫描了近百万缩微画幅。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也由此逐步展开。
当前,凡是贮存数字档案信息的载体,都面临着信息载体的保管安全和退化而带来的数字档案信息丢失的危险,以及因数字档案信息格式的多样化与读取、利用这些档案信息所使用的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频繁而造成管理与使用上的不便等等。我们应当从技术手段方面加强有利于馆藏数字档案保存的基础设施建设,借鉴现行做法中的经验教训从存储载体、迁移技术、转换技术和管理工具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建立一个有利于馆藏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的、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光盘技术、缩微复制技术等,使原件处于良好的标准化条件中保存,减少影响数字化信息稳定性和利用价值的各种因素。适时地对重要信息进行载体间地转移,避免软硬件技术过时带来的读取困难。
民国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保护是永恒的主题,民国档案数字化工程首先必须以保护档案为前提。馆藏民国档案数字化实现途径应该以*大限度地保护档案实体安全为原则,优先采用缩微技术,按原始档案的立卷方式将原始文件上的图文信息完整真实地拍摄在缩微胶片上,在备份存贮的同时,实现数字图像转换,提供利用。模拟影像和数字影像之间的鸿沟已变通途,缩微技术也将担当起长期保存数字化信息的重任。
更多缩微设备www.book2net.com.cn
联系我们
热线咨询:400-616-0007
总机:010-84980609
传真:010-84980689-800
邮箱:srvice@book2net.cn
友情链接
ImprintTerms of UsePrivacy